文化事业
非一般的四川宝贝丨珍藏版《黄帝内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转载自@四川文化





得益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四川不仅医药资源丰富,还产生不少医药名家和医药著述。以书籍为载体,一些珍贵的医药理论和思想流传至今。




就算不学习中医的人,往往也听说过《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典籍之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数千年来,《黄帝内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广,一直吸引不少医学从业者专门对其进行研究。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素问》通过“黄帝”和“岐伯”两个人问答的方式,阐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内容。中医大图书馆馆藏一套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遗篇一卷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卷》。




据介绍,这套书主要分为三部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十二卷)、“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和“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


“从版本上看,这套书是明嘉靖年间赵府居敬堂刻本,刊刻十分精良。”图书馆工作人员林英介绍,明朝时各地藩府刻书风行,赵府居敬堂是赵康王朱厚煜的刻书之地,其刻本质量都非常好,一直以来被各大收藏家争相收藏。“赵府居敬堂刻本至今保存不多,这套书保存完好,字体方正,从版本上来说也十分珍贵。”




同样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还有明隆庆二年间的《东垣十书》。


据介绍,《东垣十书》,主要是“脾胃学说”的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的医学系统理论合集,同时还辑录了金元时期另外一些名医著作。




“这一套书虽然版本不是最早的,但是隆庆年间刊刻的,隆庆这个年号只存在了6年,其间的刻本不多,留存下来的更少,因此较为珍贵。”林英介绍,隆庆已属于明代中晚期,这本刻本字体娟秀瘦长,与其他早期明代刻本风格上有显著区别。“另外,经研究发现这部书中内容也与现存的其他《东垣十书》版本的内容有所区别,从医学价值上来说,也可作为隆庆年间医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文献考证。”


在书中,夹着一张大约写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毛笔字纸条:“这是《东垣十书》线装古版本,是花了五百元买回来的。”这张纸条记述了这本古籍来到图书馆的缘由。据了解,上世纪我省不少高校图书馆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采购古籍,为这些珍贵古籍提供了一个良好藏所,也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



一直以来,养生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明代高濂所撰写的《遵生八笺》,就是一部在古代颇有影响力的养生指南。


据传高濂幼时曾患了眼疾等疾病,多方搜集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而他本人不仅能诗文,还通医理、擅养生。图书馆工作人员聂佳介绍,书中不仅包括医疗、保健和养生,还有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修身之道,内容广博,实用性很强。这部养生指南,曾被译为外文,在国外也具有一定影响。此前,巴蜀书社也专门出版了排印本。


“图书馆馆藏版本为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雅尚斋刻本,保存品相完好。虽然《遵生八笺》版本较多,但万历十九年间版本现存较少,比较珍贵。”林英介绍。



书中除文字记载外,还有不少图画,尤其是一套“坐功图”,图文结合,描绘了如何通过“动起来”,养生治病。


“古人养生是很讲究的,就拿这一套坐功来说,不同动作要对应不同时辰,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聂佳说,例如其中一项主要针对风湿、腰腹肿痛等疾病的坐功,需“每日丑寅时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反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唾液”。


这套书中还记载了不少“食疗”的方法,包括孙真人、黄庭坚和苏东坡等人的食养论述,命名为《饮馔服食笺》,这部分内容也曾多次被单独出版。


来源:四川日报




转载自@四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