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文化产业评论
第2194期文化产业评论
按照中央统一规划部署,省以下党政机构改革将在明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近期,继四川后,全国又有湖南、黑龙江、广东、福建、宁夏等省(自治区)正式公布市县机构改革方案。从目前已公布的方案看,此次市县文化机构改革,与中央、省文化机构改革相比有着较大差异性。那么,新一轮市县文化机构改革有哪些新的变化?又将会对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影响?今天,文化产业评论就与您共同分享其中的“变与不变”。
按照中央统一规划部署,省以下党政机构改革将在明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近期,继四川后,全国又有湖南、黑龙江、广东、福建、宁夏等省(自治区)正式公布市县机构改革方案。此举,标志着国家文化机构改革已经由中央、省向市、县全面延伸,进入了纵深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铺开、稳步冲刺阶段。
从目前已公布的方案看,此次市县文化机构改革,与中央、省文化机构改革相比有着较大差异性。那么,新一轮市县文化机构改革有哪些新的变化?又将会对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影响?今天,文化产业评论就与您共同分享其中的“变与不变”。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回顾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最初的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开始,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前后历经近40年,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80年代文化体制改革起步阶段。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对市县专业文艺团体设置提出了调整的要求。1988年2月,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了文化市场的管理范围、任务、原则和方针。此后,台球、卡拉OK、电子游戏机等一系列流行的娱乐方式开始进入中国,掀起一阵又一阵文化热潮。到1991年,全国已有10余个省市县初步建立了文化执法队伍,,备专职或兼职稽查人员。
90年代文化体制改革探索阶段。十四大报告在论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时,提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方针。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党的中央文件中正式使用了“文化产业”概念,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
十六大之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阶段。2004年7月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正式确定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重庆、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9个省市为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并明确提出将原文化(含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含版权)部门各自设立的执法机构和“扫黄”“打非”队伍调整归并,重新组建市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2004年至2007年期间,按照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部署要求,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等17个省(自治区)68个市县作为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县),全部组建、设置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各县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对属地文化市场实行综合执法。
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县)
十七大之后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会议通过的《决定》,深刻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2年至2013年全国未纳入试点的省(自治区、市)市县两级陆续重新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级文化广电新闻体育局或文化广电新闻旅游体育局),市县电视台与广播电台合并,成立市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中心),市县文化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十八大后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崭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4年3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明确总的思路和布局是,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目标,着力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加快构建五个体系。
“一个核心目标”,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两个关键环节”,即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五个体系”,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对外文化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文化政策法规体系。
十九大后文化体制改革迈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这不仅为新时代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已进入深水期的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新一轮改革全面开启。
从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统一揭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机构挂牌组建,到目前31个省(区、直辖市)成立文化和旅游厅(委)和广播电视局并陆续挂牌,此次省级以上文化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新一轮市县文化机构改革的特点初探
此次市县文化机构改革动向,最早是从四川省在全国首个公布的“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中初见端倪的。随后,湖南、黑龙江、广东、福建、宁夏等省(自治区)相继发布市县机构改革方案。总体上看,此次市县文化机构改革的特点,大致可用“一二三四”来概括。
“一划”:即,将原各市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的新闻出版、电影管理职责划入党委宣传。可以说,这是一个“统一动作”。如,湖南省在方案中明确,市县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电影工作。将相关部门的新闻出版、电影管理职责划入党委宣传部,对外加挂新闻出版局牌子。
市级广播电视管理职责不划入党委宣传部,县级广播电视管理职责机构调整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截止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没有第二个版本,这也充分体现机构职能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改革原则。
“两合”:即,将相关部门的文化、旅游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市县文化和旅游部门,作为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可以说,从上至下的文化和旅游职责整合“统一设置”,是市县机构的最大亮点和最硬要求。其中,各地也有一个自主的“变数”。如,湖南省、福建省在方案中明确,原已设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的,也可整体与旅游等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门,加挂新闻出版广电局牌子,作为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归口党委宣传部领导。
“三并”:即市县文化广电与旅游、体育部门进行合并,重新组建市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作为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其实在“三并”层面,早前全国很多省(自治区、市)的县级政府部门已经进行过一次机构调整,很多县级均组建了“文广新体旅局”。这次机构改革,将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机构统筹设置和相互整合。如,广东省市县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将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管理职责整合为市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此举,将更好地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
“四不”:即,市县机构改革不得超过规定限额(如,山东省明确:济南、青岛2市作为副省级城市,机构限额不超过55个;淄博、烟台、潍坊、临沂4市按大城市掌握,机构限额不超过50个;其他设区的市按中等城市掌握,机构限额不超过47个。);市级广播电视管理职责不划入党委宣传部(从目前6个省发布的方案看均将广电管理职能列入政府管理),对县级广播电视管理职责机构调整不作硬行规定(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省级部门(单位)要积极支持市县因地制宜推进改革,任何部门(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地方机构设置。中央明确的这一定,在各地得到有效落实。
综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回顾,结合此前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体育机构分分合合与此次改革的四大特点,大家不难发现,即将全面铺开的市县文化机构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分的不多”,仅将新闻出版、电影管理职责划入党委宣传;“变的不大”,有的是文化广电与旅游机构进行合并,有的是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机构进行合并,更加符合文旅融合和力量整合要求。所以大家没必要分心走神,各自干好手中的活就行了。
未来市县两级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从“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到十九大报告中对发展文化产业进行全面部署,近年来我国市县两级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不少市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总量甚至成为地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随着新一轮市县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的开启,对加速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正“恰逢其时”。
“一颗心协同”将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涉及众多行业,需要综合协调。过去尽管各级高度重视,由于机构之间的隔阂,无法真正实现步调一致。随着市县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机构整合,重新组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后,将进一步加强对文旅经济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几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在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事业同步发展和各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一颗心协同”和“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两条腿走路”或成文旅产业新模式。文化的基因优势在资源,而旅游的基因优势在流量。市县文化机构改革完成后,将会进一步彰显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个性特点和共融特征。为此,各地区将会科学统筹文化和旅游资源,兼顾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各自发展方向,以此寻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旅游或文化的单一产业的增长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市场主体与关联融合业态的培育,将成为市县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两条腿走路”的新模式。
“多领域互补”将形成行业整体优势。随着市县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管理职责的整合,对于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牵动面广的四大行业来说,将进由过去“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的独立模式向“1+3+N”和“整体同步+”模式转变,形成一个全新的行业整体融合模式。特别是当前,除中心城市外,市县两级文化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散点分布、竞争力弱的情况,不利于形成集群效应和品牌优势。市县两级文化机构改革后,可充分发挥各行业龙头项目的聚合作用,通过连接多种业态,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既可在优势和品牌上形成互补,还可从整体上带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差异化发展”将彰显地域资源特色。市县两级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有量,决定了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当前,各地区发展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片面追求“高大全”,导致区域内同质化产品过剩,市场前景不好。随着市县文化机构改革的推进,地域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将进一步释放出新动能,下一步结合差异化发展方向开发“小而美”“小而专”“小而精”的文化旅游产品将成为新的热点。如,目前,结合全域旅游打造的民俗文化小镇、体育休闲小镇、非遗传承小镇和古镇古村旅游等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旅游品牌,避开因资源缺乏而造成的同质化。
转载自@文化产业评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朋大道三号东方希望大厦B座321
电话:028-85113615 65217671;18081083190(24H)
邮箱:cdrfd@cdrf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