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中国距离国际性顶尖文化大都市还有多远?

转载自@文化在线



▲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学术研讨会(图据上海交通大学)



据悉,《报告》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徐剑学术团队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教授G.Thomas Goodnight学术团队联合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分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各种统计标准、收集统一口径的全球数据,针对51个国际文化大都市进行首次全球评价的专业性城市文化发展报告。

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教授G.Thomas Goodnight说:“我们这个排名研究将告诉大家城市是什么,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好,同时给国际城市在进行国际竞争方面提供参考和动力。

目前国际上学界和业界从不同维度对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指标体系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对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具体排名评价。

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徐剑强调:“研究团队希望更多强调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获得感,所以很多指标涉及公共文化这一块,评价文化设施是否物尽其用,城市是否有很多文化活动。第二个,我们的评价体系纳入了新媒体的指标。很多传统文化评价没有把互联网放入全球城市文化的比较研究之中,我们认为互联网是当代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徐剑(图据上海交通大学)



文化大都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主要围绕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三大维度,形成10个一级指标,52个二级指标。所有数据均来源政府官方网站、城市文化年鉴,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在本次《报告》中,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为: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旧金山、柏林、北京、洛杉矶、上海、罗马





▲上海市苏州河湿地(图:陈鸿钧)


在本次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中,上海成为排在北京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国际文化大都市。报告指出,这说明上海近年来文化建设已经卓有成效,后发优势明显。

上海在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公共文化参与方面排名首位;在文化旅游方面,排名第七;在文化教育方面,上海排名第八,整体实力均衡;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上海位居第九,体现出较强潜力;在互联网发展方面,上海排名第九,凸显移动网络优势。

北京在国际文化大都市整体排名中名列第七,在十项一级指标中北京有七项指标(人文生态建设、公共文化供给、公共文化参与、文化教育、互联网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全球影响)名列前十,其中公共文化参与指标位居第二,文化旅游指标位居第三,公共文化供给位居第四。

此外51个代表性国际文化大都市中的其他中国城市排名情况为,香港位居第25,广州位居36,深圳位居39,台北位居40。徐剑表示,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扩大选取样本,将国内其他城市纳入其中。



▲北京市广渠门外大街(图据《新京报》)



为建设成为全球卓越城市,上海正着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对于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徐剑认为,上海发展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全球声誉未能跟上整体实力的提升,在全球文化影响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要通过打响上海城市文化品牌战略措施,把旧上海的华洋共处、中西文化结合的历史风貌,延续为今日的中国与世界的现代化都市发展奇迹,既包容过往开放的历史,又连接面向全球创新的未来,凸显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交织,以“魔幻之都”的核心标识来塑造全球民众对于上海的想象和文化认同。


▲上海市福州路(图据上海滩画报)


他指出,顶级国际文化大都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文化产业,而上海的核心文化产业特色还不明显,应结合已有的文化产业布局和优势,发展上海有竞争识别优势的文化产业(体育电竞、电影、网络内容产业等),比如以China 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为窗口,打造“全球电竞之都”;立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品牌资源基础,将上影节升级为多功能交流平台,以实现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为目标。

此外,与全球其他国际文化大都市相比,上海公共文化资源人均占有量亟需进一步提升,提高利用率、加强公众文化参与度,应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市民文化消费结构升级,从内部出发提升上海城市文化竞争力,比如推动建设下一代主题书店,作为休闲场所和实体商业结合,形成都市文化休闲空间,消费者不仅能够消费书籍,而且获得满足个体需求的文化空间体验。

目前上海节庆的文化影响力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上海要打造的核心优势文化产业的参与互动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徐剑建议围绕打响上海城市文化品牌,重新规划节庆活动,设立国际性主题节庆和地方特色小节庆,吸引全球人流、本地人流,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


▲上海浦江饭店(图据上海发布)



◆ 本文信息整理自界面新闻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不慎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自@文化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