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文化在线
图据《人民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为55个,博物馆数量仅为21个。
“我的少年时代,买书、借书来看都不容易,荧幕上的电影也不甚丰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出生于1959年,当时,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已经获得了较快发展,然而群众文化生活仍然比较贫乏。
读者在城市书房阅读(图据乳山发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我国文化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达到44464个,公共图书馆3176个,博物馆4918个。
游客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参观(图据新华社)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近年来,我国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提升场馆和活动的吸引力上下功夫,服务越来越对味。
流动图书车、流动舞台车把精彩的文化食粮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借助互联网、高科技,借书还书、预约文艺活动在手机上就能实现,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文化驿站(图:张金智)
在文化惠民方面,河北省沧州市走在了前列。
“天合耳语”城市书吧是沧州图书馆“图书馆之城”项目之一。该书吧设有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数字资源借阅机,与沧州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某城市书吧内景(图据济源公共文化)
“图书馆之城”项目计划用6年时间,在沧州市中心城区以沧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建设15座“遇书房”城市分馆、10座“遇书房”城市书吧、15座“遇书房”数字城市知识驿站等广覆盖、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设施网络平台。
目前,沧州图书馆已经在主城区建成了3座城市分馆和4座城市书吧。
沧州市图书馆·遇书房(图据沧州图书馆)
除此之外,沧州市在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也有积极的探索。
位于河间市景和镇兴丰农场内的景和镇综合文化站,是一家镇企共建乡镇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该综合文化站在接待中心、房车营地等游客聚集空间里精心打造了“丰尔阅读微空间”,游客在这些地方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优质电子图书,将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对象由所在地居民向外地游客延伸拓展,把阅读直接送到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
乡镇数字化建设(图据乳山发布)
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连卿认为,公共文化服务要想延伸下去,需从小处着眼、实处着手。
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薄弱,资源有限,因此县级文化馆要统筹县域内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调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要服务更多群众,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和老百姓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云南丽江古城纳西族民间纺织工艺(图:新华社杨宗友摄)
86版《西游记》剧照(图据水印电影)
饶曙光说,逐渐富裕起来的广大群众对参与文化生活的渴求日益强烈,也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欲望。
精美的图书、精彩的展览、精致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网络文艺也蓬勃兴起……人们的文化生活可谓多姿多彩。
莱西木偶赴美参加"跨越太平洋——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图据人民网)
为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沧州市任丘市文化馆着力推出非遗惠民系列演出,精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一月一演,免费向公众开放。
除非遗演出外,在任丘市文化馆内还设有非遗展厅,展示任丘大鼓、冀中笙管乐“东姜音乐会”等非遗项目50余项;设置文化记忆展厅,集中展示任丘电影、摄影、文艺社团的发展历程。
大鼓表演(图据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未完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