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70年:从55到3176,从21到4918(下)

(接上)



沧州任丘市文化馆馆长金洁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和历史的承载。用非遗产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一方面提升了大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形式创新和公众参与,也让古老文化活了起来。”




孩子们在画扇面(图据人民网)



此外,豫剧《焦裕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赢得观众点赞;《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和《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综艺圈粉无数。



《朗读者·第二季》海报(图据微博@央视综艺朗读者)






遥岑楼书屋(图据云南网新闻)



文化与互联网、旅游、体育等行业跨界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

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互联网+文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读者在使用数字阅读设备(图据河北新闻网)



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而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又是文化领域的首要任务,如何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山东省威海市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一是加快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全面推进网络建设,做到网络全覆盖,不留死角;网站建有率高,服务功能齐全。

二是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注重群众需求,注重使用效能;注重区域内资源整合。




图书馆人脸识别机器(图据河北经贸大学)



三是完善基层文化数字网络建设,数字设施配到位,数字服务常态化;丰富数字资源,重在使用效果;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空间。

四是抓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注重“统筹”,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构建统一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平台;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新模式。



国家公共文化云解读(图据武侯区文化馆)




“一部手机给我们带来了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文化大餐——无论是新闻资讯、电子图书,还是音乐、短视频,都充实着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生活。”饶曙光表示,“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社会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加大,这样的繁荣景象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乡村春晚表演节目(图据人民网)





孩子们在体验缝香包(图据人民网)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完善之后,接下来如何发挥最大效能,让群众满意,是一个核心问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一环,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文化的传播力。

遇书房·24小时阅读空间、“耳机森林”体验区、创客空间、“尚书童”绘本讲读馆、盲文图书邮寄……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不同需求,沧州图书馆建造了多个特色服务空间,组织开展了包括亲子阅读计划、话剧时空、狮城读书月等一系列富有创意、内涵丰富的品牌活动,把图书馆服务和阅读直接送到读者面前,让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



重庆24小时城市书房(图据新华网重庆频道)




此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志愿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全国文化场馆重视。

招募志愿者一方面能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图书馆服务的人士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另一方面也壮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队伍,可更加高效、高质量地提升服务水平。

如今,志愿者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化场馆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故宫博物院志愿者正在为游客讲解展品(图据微故宫)



在探索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强化服务意识。持续开展开放性、免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把个性化、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做得更深、更细、更实,才能多角度提升公共文化建设,让民众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供给,真正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游客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拍摄展品(图据新华社)






◆ 本文信息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河北新闻网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不慎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自@文化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