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图书馆员面对阅读危机可以有哪些导读对策和推广作为

转载自@图情轩 



在新媒体技术时代,公众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功利化”、“娱乐化”等显著特点,与图书馆所提倡的“深阅读”、“经典阅读”等阅读理念背道而驰。

所谓“阅读危机”,是指读者阅读兴趣发生转移的一种社会现象,主要表现在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改变,一些读者正在失去对传统纸质阅读的兴趣,其阅读逐渐被网络和新媒体所替代,出现网络化、功利化和娱乐化等危机状况。

泛在知识环境的背景下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但也对阅读的深度和系统性带来威胁。

目前社会大众阅读状况可以这样总结,即盲目跟风的多,有长远目标的少;重视人文积累的少,追求功利的多;重视传统阅读的少,爱好网上阅读的多。这些阅读中的诸多不良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文化问题。



1 图书馆阅读推广提倡的阅读理念

图书馆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的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活动。

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方面包括资源的推广、阅读的推广、服务的推广和空间的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不提倡方式上的网络快餐化阅读,内容上的功利化、消遣性阅读。

理念一,阅读程度上,提倡深阅读

有人说,读书固然重要,但实践更重要。图书馆阅读推广提倡深入的、学习型的阅读,通过阅读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然而,信息爆炸、读屏时代带来的浅阅读,对深阅读产生很大的冲击。

理念二,阅读内容上,提倡经典阅读

读经典书籍能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振精神,更好地明志、益德、立品、做人。而娱乐性读物虽然能暂时的放松和愉悦,缓解自身的压力和心情的郁闷,但往往缺少实际意义,缺乏对心灵的震撼力及指导性。

那些传统经典中的好文学,灌溉和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与情趣;而圣哲格言,在为人处世方面,给我们以指引,不致使我们陷入困惑的黑暗中。

理念三,阅读媒介上,提倡纸质阅读

虽然电子资源信息丰富、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声像逼真,但在阅读中不易思考和回味,偏离原本的阅读初衷。而纸质图书能使思维更活跃,想象更丰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

研究发现,读书的频率比读屏要慢得多,屏幕的光、色彩设计的变幻对眼球颤动的影响很大,阅读的平均翻页频率也低于换屏。因此,网络阅读虽然也是阅读,但很难进行深阅读,阅读产生的效果不甚理想。






2 读者阅读危机导读对策

面临社会读者出现的阅读危机,图书馆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职能,推动“全民阅读”助力。

策略一,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在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中,很多图书馆存在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只管闭门造车,然后强加给读者,而未能结合读者的兴趣,考虑读者的需求,让读者参与到活动的策划中,并结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

因此,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应加读者参与力度,使读者变被动地接受服务为主动地参与。

图书馆还可以成为组织者,积极引导读者成立各种形式或领域的经典读书会或读者论坛,将志趣相投的读者联系互动起来,从而扩大影响吸引更多读者的参与,同时在讨论式的群读中还能提升对经典更深入的解读。

目前,很多的案例说明,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已成为图书馆服务队伍中较为活跃的力量,不仅创新了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还加强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

策略二,加强与其他部门或组织的合作

阅读推广活动之所以呈现图书馆一方唱独角戏的状态,是因为缺少与其他部门或组织之间的配合,没有建立协同机制。图书馆能够做到的是主要依靠其资源、环境、氛围等优势吸引和影响社会大众,因而在号召力、影响力等方面,如果没有其他部门或组织的参与与支持,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从应对社会大众阅读危机角度来讲,尽管图书馆人满腔热血,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但是,单靠图书馆一家之力显得过于薄弱。若不改变图书馆唱独角戏的现状,不能与其他部门形成协同合作机制,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阅读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社会各种资源或力量,需要建立长效的组织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干预活动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3图书馆员自身应具有的推广作为

作为一,提供更加积极主动的服

图书馆员应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图书馆员要多读经典,并以推荐经典为已任,并成为大众经典阅读中的导航员、引导员、陪伴员。阅读推广工作者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读者,使之驅发内在之阅读动机,避免强制性和形式主义。

作为二,创建品牌活动、创意活动

例如,开展“图书馆之旅”摄影展助推图书馆新书推广;建设“品牌讲座”拓展学术范围等。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一点,即随着阅读推广活动的逐年开展,要注意阅读推广具有自反性。

阅读推广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形势,需要长期地坚持,积极地互动,不断地探索。因此,想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和注意力,除非在原有基础上添加更多的创意,否则将无法满足读者求新求变的新奇心理。


摘编整理自网络


转载自@图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