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格物观察 | 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二)

接(一)



所谓“全龄友好”,就是要在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中注重不同的年龄层并推出相应的服务举措,其中要聚焦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以一老一小为例:少年儿童服务中,对0-3岁的婴儿、4-6岁的学龄前儿童、7-15岁的中小学生、16-18岁的高中学生以及残疾儿童等均要提供相应的服务资源、开辟相应的服务路径、开展相应的阅读推广活动;老年读者服务中,随着老龄社会的加速发展,社会已呈现一眼望去越来越多白发人群的图景,对图书馆服务与管理而言,将如何进一步优化面向老年读者的图书馆服务摆上议事日程已显得十分迫切。上海图书馆东馆在开馆之际推出的“广播图书馆”就是服务老年读者的新举措,类似举措应当成为所有图书馆拓展服务的新思考。

所谓“优质可及”就是要使图书馆各类优质服务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城乡巨量的广大读者触手可及、就近可获、便捷可得。这就要求图书馆开辟更大更宽更方便的图书馆优质资源获取路径“更大”就是服务空间容量更大、优质资源数量更多、可预约可容纳的读者数更多,使更多的读者可以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更宽”就是读者可以更自由地错峰选择使用图书馆的时间、文献借阅数更多、借阅期可以更长、获取资源的路径可更个性多样,规避读者数量众多时服务路径中可能出现的“交通堵塞”,提供给读者更多阅读机会;“更方便”就是读者可以不受时空和方式限制地走进图书馆,既满足“屏幕一代”青少年不耐烦等待的阅读心理,也进行适老化的各项优化更新,进一步做出为读者节约时间的各类安排,并提供与阅读相配套的餐饮咖啡等各类休闲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在现有基础上既不断提升智慧图书馆的能级并形成更高品质的图书馆区域和社会服务共同体,同时在服务与管理中进行精细化和针对性的更新与改进。



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进程中,数以千计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已经并正在形成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三大空间相融合的服务与管理立体格局,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文化和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这对于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地区各行业的图书馆文化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智慧图书馆时代的来临,中国图书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前行中应当以人口规模巨大为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更加注重物理、网络和社会三大空间的多向奔赴。





成都数字图书馆资源



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体现出人口层次结构的多样性和群体广泛的流动性,这就需要图书馆既注重物理空间的进一步优化提质服务,也要注重网络空间的新增拓展服务,还要创新城市群、图情行业间和社会空间共享一体的网络协同服务,使“读者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拓展到哪里”的服务理念推进落地,将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和服务在物理空间提供的同时,通过线上云端送到千家万户和千万师生与广大研究人员手中,也通过社会协同共享进一步送到社区、机场、地铁、车站、景点、公园、码头、商厦、监区、医院、军营、养老院、蒙古包、科考船、学生宿舍、人才公寓、农家大院……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可及”和“随处可及”,让图书馆成为巨量城乡居住者和流动者均可亲近、可获取、可参与、可互动、可展示的文化新空间,并为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提供新平台与新空间。

中国各地区创新迭出的各类城市书房书屋和乡村文化大院等服务载体以及不断丰富的行走阅读和文创产品,既扮靓了城市文化的形象,也做实了农村文化民生的内容,成为有温度的文化举措和暖民心的文化行动。这些创新载体需要在发展中进一步巩固并不断拓展提升。



南宁市民中心内的“市民中心图书小站”



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也体现在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这就需要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覆盖面,使原有的县域总分馆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使原有的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提高其实效性,并通过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转型,让图书馆服务的阳光进一步普照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广大读者,缩小城乡和地区图书馆服务间的差距,不断促进城乡区域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等城市的同层次和差异层之间,可以开展各种文化共同体的协同共享,并开展破解所面临的巨量读者服务共同难题的研究与交流。

在三大空间多向奔赴中,图书馆也可以基于巨大读者流量的服务与管理实际,鼓励并引导读者线下线上参与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创新并融入文化治理流程和全过程民主实践,积极推进各类志愿者服务和图书馆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从而促进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与增强读者精神力量相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图书馆

更高质量的新提升



人口规模巨大既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挑战,也给图书馆事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各省市地县和各行业的图书馆正可藉以优化图书馆的发展生态,转变图书馆的发展方式,重构图书馆的发展格局,努力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在新起点上创造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



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从国家层面推动的文化数字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已逐步由依托工程项目实现重点突破上升为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全局部署,从主要聚焦于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拓展到对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数字化内容供给、文化数字化消费场景体验和文化数字化均衡发展等领域的系统谋划。



西宁市图书馆大数据智慧墙



《中国图书馆学报》于2021年第1期和2022年第2期先后发表了《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围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积极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文章,2022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在制定的目标任务中也将体系建设更加健全作为着力点,其中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等。这些都从图书馆事业的全局为我们着力建设惠及全体读者的智慧图书馆体系提供了遵循,也成为图书馆服务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因此,在全国整体统一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在省域、市域、县域、城市群以及大学、科学院等系统中建设布局惠及全体读者的智慧图书馆体系将成为今后若干年中的图书馆业界之大者。令人可喜的是,2022年9月28日对外开放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在呈现出中国特色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全新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的东部增长极。

我们需要以历史主动精神,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构建中,不断涌现出南部增长极、西部增长极、北部增长极和中部增长极,不断形成图书馆各行业率先发展的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和示范点,打通各层级图书馆智慧平台和资源库群,通过国家层面统筹协调和地区行业层面的主动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地走深走实,让亿万读者能够走进图书馆精神文化共同富裕的共享空间。



超过10亿的中国网民和手机网民也为图书馆服务提高效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中国图书馆的服务正在从“百网齐发千人云聚万人同观”进一步扩大上升为“千网齐发万人同聚亿人同观”,这正是人口规模巨大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发展新机遇,是以往图书馆独立的物理空间所不可想象的,也是以往图书馆有机体和数字图书馆建设进程中难以企及的。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海报



2022年8月,“辽宁非遗”讲座首次走进国家图书馆讲堂,辽宁拥有7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18项省级非遗项目,剪纸、皮影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讲座讲解了海城高跷、抚顺地秧歌、凌源皮影戏、岫岩玉雕的素活技艺等具有辽宁地域特色非遗项目,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当日线上观看量达120万人次;而2022年9月《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回归,首期《永乐大典》相关话题阅读量竟然突破了5亿、全国视频播放量接近4,000万。如此巨大的服务效能,只有通过智慧图书馆时代的图书馆智慧体和社会文化协作共同体才能将这样的梦想变为现实,并在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进程中成为图书馆引以为荣的经常性现象。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对此曾在网上撰文评论道:“古籍阅读是小众、分众的,古籍传播却是大众的……《典籍里的中国》将戏剧、影视、文化、学术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跨界融合,多维共创。”因此,巨量的网民数为图书馆走出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新路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也为托举起更高品质的图书馆文化生活提供了载体。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以及科学院图书馆,在这方面都具有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



面对亿万读者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和不同层次的新需求,面向未来的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作为图书馆服务供给侧的创新发展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发力并狠下功夫。




盐田区图书馆的智慧坐席与自助服务



从硬件设施而言,一是需要新建改建或扩建已难以适应读者服务新需要和图书馆服务新发展的图书馆,也可以进行馆舍部分空间的更新改造,让读者在更加优雅舒适和更高品质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学习和交流;二是需要进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及文化体验体系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智慧服务、文化云服务乃至虚实共生的元宇宙全新服务的新要求;三是需要进行绿色生态低碳节能的设计和更新,通过绿色设计、低碳设计和可持续设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图书馆,为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绿色发展战略添砖加瓦。

从软件要素而言,一是需要提供面向所有读者的更高品质就近便捷的文献借阅服务,让图书馆的新书、好书、童书、有声书、专业书、电子书、全媒体书等都能触手可及或就近可得;同时要在原有基础上提供更高品质的无障碍服务,让阅读推广的阳光普照至全国8,500多万的肢残、盲人、聋人、脑障以及综合残疾读者,在以往盲道和残疾人阅览室的基础上,让无障碍服务体现在图书馆各大空间,对各项针对性服务作出更具人文关怀的安排。二是与时俱进地策划推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文化新需求,如中国各地区的图书馆曾先后推出了图书馆之夜、阅剧场、音乐会、元宇宙论坛、主题讲座展览等等,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新增量;同时要通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体现和平发展的诸多文化主题,使亿万读者在图书馆接受丰富多样的世界文明的学习和体验,为不同群体的读者带去不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并使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进一步彰显,为图书馆服务的精彩纷呈不断添写上新的画笔。三是不断培训提升图书馆员的智慧服务能力、智慧阅读能力以及数据素养,以适应人机日趋融合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新趋势,让图书馆与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共同发展成长,让各地区各群体的读者都能沐浴到图书馆所提供的更加充实、更为丰富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阳光。




苏州第二图书馆推出的阅读活动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正未有穷期,中国图书馆人需要以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注重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走在文化发展的前列,既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谱写新篇章,同时也将改写全球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版图并藉以丰富世界图书馆的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贡献东方中国增长极的新增力量。


转载自@文化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