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书香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在文化领域相关立法的完善和保障下,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坚定文化自信,持续创作精品内容,积极探索业态革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凸显。近十年来,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市场规模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业态模式创新、文化出海探索、协同文旅转型、实体产业升级、科技互动融合、助力共同富裕、稳定社会就业以及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等十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趋势性成就。
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近十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157.8亿增长至2021年的14009.6亿,年复合增长率近25%(如图1)。产业高速增长的背后,一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扶持和引导,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科学顶层设计;二是立足于各内容平台对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依托技术和产品创新持续迸发出新的增长点;三是得益于分享经济模式优势与数字内容产业的有机结合,各平台通过为公众提供普惠且低门槛的内容生产工具和流量分发平台,激发了大众生产热情,开拓出更加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数字内容产业内在结构持续调整更加多元
十年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内在结构不断发展完善,核心业态保持稳定发展,新生的细分业态增长强劲。网络新闻媒体、网络游戏一直占据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核心业态的位置,两者市场规模占比约六成。其中,网络新闻媒体市场规模占比约四成,位居全部细分产业之首。同时,以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为代表的新型视频业态迅速发展,二者市场规模占比已从2017的7%增长至2021年的23.1%,超过了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长视频近年来持续面临运营模式升级挑战与营收结构转型压力,产业规模占比呈现下降态势。2017-2021年,网络游戏在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整体规模中的占比从32%持续下降到21.2%;长视频在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整体规模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11.5%下降到2021年的8%。
而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的占比则不断攀升(如图2)。背后原因有三点:一是通过UGC模式获得大规模定制化内容,低成本解决了内容来源,从而具有了成本优势;二是通过算法推荐解决了海量需求与内容之间的精准匹配问题,从而具有了分发优势;三是满足了用户在时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以碎片化的时间获取知识、娱乐的新消费需求特征,从而具有了用户优势。
数字内容产业不断推动业态模式迭代创新
十年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内容生产模式、内容传播模式以及内容消费模式三方面不断推动业态模式的创新。
一是内容消费模式从“静态图文模式”向“动态视频化模式”演进。移动互联网的4G、5G技术日益成熟并大规模商用,使得带宽成本大幅度降低且速度大幅度提升,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等视频化的内容传播模式得以快速崛起。
二是内容生产模式经历了从“PGC专业创作”到“UGC全民生产”繁荣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设备、云端存储、剪辑软件等内容生产工具的多样化、便捷化,解决了创作和表达的门槛问题,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
三是内容传播模式从被动接收的“人找信息”向个性化主动推送的“信息找人”转变。算法推荐作为一种信息过滤分发系统,通过获取人们的使用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爱偏好,进而实现了海量热点内容更高效、更大覆盖群体的传播。近年来,快手、抖音、B站、视频号等短视频应用的迅速崛起都与算法推荐息息相关。
数字内容产业加强出海力度布局全球市场
十年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出海力度不断加强,内容和模式同时出海已经成为典型特征。以网络文学为例,2021年经中国出海网文平台在当地的深耕细作,超万部优质网文作品被翻译输出到海外,海外用户规模同比增长74.6%至1.45亿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72.3%至30.7亿。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影响力甚至已经被称为比肩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的世界流行文艺。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海外发展,从短期来看成熟的美、日、韩市场可能会提供较高的收益,但长期机遇应会落脚在新兴市场国家。以网络游戏为例,网络游戏一直被誉为中国数字文化出海的桥头堡。2021年中国国产移动游戏的海外收入已占全球移动游戏市场规模的23%,显著高于美国(19%)和日本(18%)。但自2016年始,中国移动游戏海外用户消费规模主要的增长动能来自欧洲、中东、北非以及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国家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有待中国游戏企业挖掘开发。
数字内容产业带动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发展
十年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科技创新表达,成功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出圈”。借助数字媒介传播,融合VR、AR等创新科技手段,呈现传统文化魅力的新型艺术创作形式不断取得成功。如2021年2月河南卫视推出的《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以河南博物院中的镇馆之宝为吸睛点,以穿越时空、次元交汇为时间轴,将河南历史文化中最耀眼的元素与精彩的歌舞、戏曲、武术等艺术表演结合起来,用“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手法,为新媒体时代的观众呈上一场别具心裁的文化盛宴。
新冠疫情以来,线下文化消费和旅游产业受到影响,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线上文旅消费体验模式则不断崛起。疫情防控期间,网络直播、短视频、云看展、云旅游等文化和旅游线上服务表现亮眼。数字文旅带给游客更多层次的体验,使游客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同时,近年来博物馆实现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打破了博物馆展览时空与实物限制。通过数字技术扫描,将文物转变为数字资产,由此衍生出NFT等文化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数字内容产业推动上游硬件行业迭代升级
十年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通过持续提供高品质的用户内容消费需求,反向拉动实体设备制造业的迭代升级。产业史研究证明,需求比研发更能决定产业革命演化的方向。从传统PC、主机以及手机行业来看,上游硬件厂商的突破性发展,往往有游戏玩家和影视消费者在后面推动。影视、游戏等领域中高品质内容的不断迭代创新,不仅激励上游硬件厂商不断研发更加强大的硬件设备以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而且极大地刺激了用户更新硬件设备的需求,进而提升了智能设备的出货量。
以游戏《原神》为例,目前手机测评媒体都会以《原神》的实际运行表现来测评新品手机的性能。数字内容产业内容生态的创新也在持续拉动VR等新型内容传播硬件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目前作为全球头部游戏发行平台的Steam凭借海量的游戏内容应用占据着VR游戏主导地位,各大硬件厂商纷纷开发驱动使自身VR设备支持Steam VR。VR产业中的高清视频、全景视频、互动游戏等消费级内容市场当下高速扩容,2021年,XR元宇宙产业在中国数字内容产业规模占比达2%,较2020年提高1倍,因而VR+AR头显设备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数字内容产业强化与科技创新的双向互动
十年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自身的进步发展与各领域的科技创新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双向互动关系。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游戏引擎等新兴技术在数字内容产业中大规模应用,使得网络版权内容成为新技术的“实验场”,而数字内容产业海量的用户需求和旺盛的产业实践又反向对科技创新形成助推效应。这种双向互动在各领域的“数实融合”中正加快进行。
如在制造业领域,2020年Unity与海尔共同打造数字孪生工厂,海尔基于Unity技术,沉淀了一套新的柔性产线结合数字孪生方案的制造模式:底层工业互联网为数据传输和收集提供基础设施,Unity对信息进行整合与3D化实时呈现,实现友好的展示和人机交互界面,并传递到技术人员可用的终端设备,综合实现数字孪生从设计、实施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最大化利用。
在建筑构造领域,通过数字内容技术的运用和助力,北京冬奥筹备对鸟巢进行数字场景建模,研发大型表演智能创编排演一体化服务平台及演出装备协同仿真控制系统“虚拟鸟巢”,冬奥会前期彩排多在虚拟世界完成,大幅度降低了现实排练带来的人力、物力成本。
在医学治疗领域,虚拟手术系统能够为医生提供一个虚拟的3D环境及可交互操作平台。在自动驾驶领域,数字内容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游戏行业的引擎技术和真实场景数据搭建起用于自动驾驶研发测试的虚拟仿真测试平台。
数字内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十年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不断进行产品服务和业态模式的创新,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让简单好用的互联网产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具和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设施。移动互联网的低门槛和普惠性,使大多数用户可以快速掌握制作和上传内容的方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的形式,海量的用户开始为特色农产品带货,打通网上销路。通过“云旅游”“电商团购”等方式吸引游客打卡民宿、农家乐,提升农民收入。
二是让高质量文化内容普惠传播,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众多优秀的知识传播者都在通过直播方式扶助乡村教育,推进知识普惠,给边远地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资源,为欠发达地区创造与发达地区同等的创新条件。
三是将文化产品的内容场景与欠发达地区文旅资源有机结合,提高当地文旅资源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如腾讯光子工作室将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特色建筑、服装、景色等社会、自然文化元素植入游戏场景之中,助力特色文化传播,提高当地旅游关注度。
数字内容产业灵活吸纳人才稳定社会就业
十年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模式的发展,以网络文学、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创作、分享平台不断涌现。普通大众都可以成为优质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以微信UGC内容生态为例,在“分享经济”模式下,2021年公众号创作、私域运营等其他领域带动2438个就业收入机会,视频号在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方面带动了1341万个就业收入机会。
新冠疫情加剧了全社会的就业负担,数字内容产业凭借无接触、在线化的工作属性,在疫情期间整体平稳发展,同时还吸纳了其他行业的灵活劳动力,成为稳就业的“蓄水池”。
据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就业报告(2020)》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网络游戏(含电竞)、网络直播、网络文学三个细分业态涉及全职和兼职就业总人数约3000万人,其中全职就业人数约1145万人。据此推算,数字内容产业总体就业人数已经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789万传统文化产业就业人数。
数字内容产业强化未成年人保护举措构建清朗环境
十年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持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回应社会对于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网络的关切。近年来,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持续完善相关立法:2019年10月,《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施行;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了网络保护专章。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在尊重“数字原住民”的客观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一是严格落实各项保护举措防止未成年人遭受网络负面影响,如网络游戏行业积极落实时长控制和游戏实名等要求,将未成年人保护网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等游戏行为全环节。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行业加强防沉迷和消费限制措施,升级青少年模式,严禁主播诱导未成年人消费。
二是通过产品和模式创新强化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培育,积极创作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内容。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显著成效。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用户的网络游戏使用时长和付费明显降低,互联网产品在青少年模式下的优质内容日益丰富。
来源:《新阅读》
转载自@ 书香中国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朋大道三号东方希望大厦B座321
电话:028-85113615 65217671;18081083190(24H)
邮箱:cdrfd@cdrf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