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图情轩
据相关数据显示,各国每年阅读量的统计数据,一次次冲击着国人的眼球,低阅读量已经成为人们诟病的话题。
一、阅读“去哪儿”了
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宋代曾有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顾炎武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都反映了古人爱读书、乐读书的风气。中华大地上也掀起过读书热潮,那时候读书看报蔚然成风,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但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纸质图书阅读量却降到了一个如此低的水平,如同当头棒喝,虽无情、却清醒地揭示了一个事实:许多人已经渐渐远离了阅读,尤其是越来越缺乏深度阅读。
君不见,如今许多人似乎总是匆匆忙忙,忙着赶路,忙着聚会,忙着工作,却不见几人在静静读书。而在公交车上、地铁上、火车上、马路上,更常见的是低头一族,拿着手机、PAD等,刷着微信,玩着手游,看着视频,甚至有人开车等信号灯时也不忘低头看一眼。如此,不由得让我们慨叹这个社会的匆忙与浮躁。那么,我们再审视一下自己呢,还有几人能做到静下心去读一本书?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在静谧中感受阅读所激发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二、阅读被它们“堵”住了
现状如此,不能不让人警醒,为什么中国人现今阅读量如此之低?笔者分析应该有如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许多人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一个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的,需要从小就培养,但是在目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很难让孩子从小就拿出很多的时间来读书。而大学生经常读的书是考研、考级的书,目的性很强,而对于一些大众类的图书则很少涉及。但读书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带来的却是有书读不进、有味不会品啊。
第二,读书时间少。没有时间被许多人用来当不读书的借口。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为了生活和工作忙忙碌碌,心情浮躁,挤不出多少时间来读书,有些人就算有时间,也静不下心来读书,而是把时间都用在聚会、逛街甚至玩手机、打游戏上了。而其实读书不需要你有多么整的时间,哪怕只有片刻闲暇,只要你能拿起书,用心读,读进去,你就会品味到书中蕴含的一些道理,明白书中讲的真谛。
第三,图书价格偏高。图书价格偏高是许多人不买书的一个理由,另一个是人们能从网上看到许多免费的图书,则选择纸质图书的就少了。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的多样化,确实对传统图书阅读带来了时间分流和功能分流。
第四,没有形成很好的图书馆读借书机制。图书馆建设的少,更有一些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多,且不对外借阅,加之图书馆还、借书麻烦,造成了图书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但是现在还没有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许多人因为缺乏借书的地方,于是又少了一个读书的理由。
第五,广大农民工没有很好的机会或者说场合去读书。虽说农村建设了很多农家书屋,但是很多农民工因为外出务工,并没有享受到这个便利政策,而他们在城市又没有很好的保障机制,能够让他们读到书。
第六,传统图书发行体制弊端和市场分割、垄断,严重制约了图书业的发展,使得优秀图书不能很好地占领市场,也影响到读者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从全民阅读到全民“悦”读
可喜的是,国家已经注意到了国民低阅读量这个现象。在两方面会有促进作用:对于社会、政府、国家来说,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增加投入,适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构建专业化、大众化的网上阅读平台等,是“全民阅读”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础;对于更多的个体来说,虽然读不读书是自己的事,但从内心来讲,恐怕谁也不愿做一个“不读书”的人。“全民阅读”受关注,真正的意义恐怕也在于此。
随着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战略的提出,公众阅读量也在逐年增加,这都是可喜的成果。少儿阅读是国民阅读的基础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书香伴成长的家庭亲子阅读推广活动受到了广泛欢迎;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向进城务工人员全年免费推送优质电子图书和期刊;进行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升级,改善机制,重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等。
四、出版四部曲,推进全民阅读
而作为出版社应该怎么做?可以说,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出版社责无旁贷。出版社既是“全民阅读”的受益者,又是责任主体、参与主体,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如何提供更多满足不同读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出版物,成为推动全民阅读、实现书香中国的有功之臣,是每家出版社都要积极思索和解决的课题。
首先,出版社应该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多策划出版一些精品书,多出常销书、畅销书。如果出版社的产品在市场上没人购买、没有读者,就无法实现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当然也就无法回笼资金,那出版社还能怎么生存?反之,出版社如果乘势而上、积极作为,扩大自己产品的读者群,也就增加了潜在的市场销售份额,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也必然会促进出版社的大发展。
其次,出版社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和大众阅读的需要做好出版工作。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是重中之重。要多了解孩子的阅读状态、阅读需求、阅读误区等,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出版社应该在此基础上,多出一些充满正能量的精品少儿图书,甚至引进国外优质图书,使之对孩子有良好的引导,让孩子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健康成长。也可以有目的地多出一些面向农民工的、面向老年朋友的图书。只要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相信出版社能够在保证两个效益的前提下,为“全民阅读”大业添砖加瓦。
再次,社会既需要专业的学术书,也需要普及性的大众图书。出版社既要出版一些营养丰富然而相对精深的学术著作,也要出版通俗易懂的接地气的大众作品。相信出版社只要能找准读者定位,精准策划,肯定能使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最后,要学会适应全媒体时代,创造性地开展出版和阅读活动。数字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出版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许多出版社都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网络平台,从而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五、发展数字出版,保持读纸质书习惯
书籍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工具,在怡情之时,也能让我们增长聪明才智。阅读是思想的碰撞和升华,是一个人获取知识、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阅读的意义就在于提高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用制度来保障对全民阅读的服务,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推行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决心和信心,相信在全民阅读政策的呵护和激励下,必将形成一种全社会爱读书的文化氛围。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既作为出版人又作为读者的我们,肩负着双重任务,我们既要发展数字出版,也要保持爱读纸质书的好习惯。数字出版满足了许多人的及时要求,也是一种未来出版的趋势,出版社应该把它作为未来工作的重心,大力发展数字出版,让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齐头并进,使出版事业欣欣向荣。
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数字化的阅读比纸质阅读内容更加丰富,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数字化阅读正越来越展示着它的生命力,但笔者还是不得不倡议读者要加强对纸质书的阅读。手捧书一卷,淡淡墨香情,纸质书带来的是愉悦的享受,宁静的思考,让你学到的是更系统的知识,更能让你感受到出版人和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但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的“屏幕阅读”,却多是在机场、车站、公交车上打发无聊时间的浅阅读,临时会给你带来一些碎片式的知识,但是不深入、不系统,久之,还容易让人浮躁,反而不利于学习知识。且纸质书相比于电子书更能保护眼睛。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屏幕阅读”多了,对眼睛非常不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现在的孩子近视率比十年前已经大幅提高,保护眼睛已是迫在眉睫。所以,建议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要多阅读纸质图书,不要再做“低头一族”。
多读书,去享受心灵的宁静,汲取知识的力量,感受世界的多彩吧!相信在全民阅读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人会拿起书,做一个“悦”读人!
本文摘自今传媒
转载自@图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