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聚焦丨2023,这些阅读热点值得关注

转载自@书香中国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探源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传统文化领域历来是出版界可以挖掘的选题富矿。中华书局、科学出版社的《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东方出版社的《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优秀人文社科图书,以各个角度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国家版本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改革开放45周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回首2023年,有太多值得我们铭记的重大时刻。

广大出版界提前谋划、精心布局,围绕重大时间节点,推出一大批优秀的主题出版力作,这些图书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翔实厚重,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多样的主题阅读选择。

其中,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出版界集中推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20册)、《毛泽东年谱》(1—9卷)、《毛泽东文谭》等一批主题图书,讴歌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出版界集中推出了“抗美援朝亲历记丛书”、《新中国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回顾与思考》《毛泽东与抗美援朝》《周恩来与抗美援朝》等一批主题图书。这些图书涵盖口述史、书信日记、学术研究、文学艺术等种类,主题鲜明、史料珍贵、内容丰富生动,通过述录先辈的奋斗,激励今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从雪山大地到广袤乡村,从历史烟云到城市日常,作家们以细致入微的眼光,观察时代、思考时代、记录时代,书写属于文学的有力强音。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共5部作品入选,无论是《雪山大地》中的历史画卷,还是《宝水》中的农村生活,无论是《本巴》中的诗意与哲理,还是《千里江山图》中的革命精神,以及《回响》中的微妙心理,这些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触动了我们的内心。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不能忽视文学的力量。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公布,无疑为我们的文学世界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2022年7月31日至8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在湖南益阳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活动。中国作协两大文学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得到了全国文学界及广大作家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作品,如阿舍的《阿娜河畔》、老藤的《北爱》、李师江的《丝路古船》、陆天明的《沿途》、徐坤的《神圣婚姻》、张广天的《来日可追》等均于今年陆续出版。“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批重点推进的4部作品,如关仁山的《白洋淀上》、杨志军的《雪山大地》、王松的《热雪》、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第二批重点推进的作品,如周瑄璞的《芬芳》,也均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些作品体现了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从人民生活中吸收营养、萃取题材,用火热篇章呈现历史大势、发出时代先声,以优秀的文学作品讴歌新时代的伟大变革。




2022年年底,美国AI公司OpenAI发布AI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2023年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或许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ChatGPT掀起的一片浪花,到席卷全球的浪潮,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从机器学习到智能创造,从PGC、UGC到AIGC,我们即将见证一场深刻的生产力变革,而这份变革也会影响到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ChatGPT:AI革命》《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超级AI与未来教育》等图书从各个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对于我们工作与生活的影响,拥抱并运用前沿科技,让工作、生活变得更美好。





3年疫情之后,2023年全民阅读活动及各地书展格外热闹。4月23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以“深化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中国”为主题,举办论坛、展览展示、阅读推广、主题发布等30余项活动。第十三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从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到各地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

2023年一开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日就迎来了人气爆棚。从全国书博会到地方书展,更是热闹非凡。上海书展、江苏书展、天府书展、黄山书会、深圳书展等地方书展接连不断举办。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购书已非常便捷,但我们依然需要线下面对面的交流空间。以今年的黄山书会为例,梁晓声、毕飞宇、孙甘露、阿来、乔叶等众多茅盾文学奖作家莅临现场,成为本届黄山书会上的一大亮点。作为面向读者端的地方书展,如今越来越找到了办展的路子,不断“出圈”,越来越好地践行“全民阅读”这4个字的意义,持续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2023年3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启动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并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传递出明确信号:我国将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重视读书、重视阅读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发布,为全国各地如何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读书最忌太功利化,防止读书行动被应试化对待,背离读书行动的初衷。这要求各地在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时,着力回答好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问题。既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完善阅读指导目录、丰富学生阅读书目,又要强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育人实效。





11月29日,天津市召开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以法治力量助力书香凝聚。

《条例》共六章三十四条,主要明确各方职责,完善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制定《条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全民阅读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书香天津”建设,助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夯实制度基础,将近年来天津全民阅读工作的成熟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

《条例》的出台对推动“书香天津”、文化强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天津全民阅读工作进入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海滨图书馆





2023年是第二十届全国科普日。9月17日至23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科学普及、科普阅读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1月1日,“新发现·科普书单”在上海发布,18种图书入选首期三大子书单,此后按季度荐书。12月13日,北京市科协发布“2023首都科普好书”推荐书目,《大国重器》《巨目观天——中国天眼的故事》《生命的灵动:中国生物多样性影像20年》等30部科普力作入选。另外,本报“好书品读”自去年2月起重点打造月度科普书榜单。这凸显了科学界、出版界、媒体界等多方联动,在大力宣传优秀科普图书等方面下功夫,推出各具特色的优秀科普书单。好的科普作品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更要关注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优秀的科普书单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科学阅读参考,也让更多人亲近科学,进一步提升科学素养。





网络时代,直播带货风行。不少主播、作家、图书编辑现身直播间,和书友们分享阅读心得,加深了大家对书的了解,继而带动了不少图书销量倍增。

直播带货在推动图书销量增长的同时,也对推进全民阅读产生影响。随着图书直播平台的规范化发展,很多图书直播间逐渐形成独特的直播风定位,不再过于强调价格,而是更加注重“阅读与陪伴”。一些图书直播间营造的宁静、舒缓的阅读氛围,尤其让观众喜欢。正如一些直播间的宣传语:在这个快时代,让我们慢下来,一起享受阅读。直播间是好书与读者相遇的平台。直播背后的深层意义,不仅仅是卖几本书那么简单。图书直播间以优质内容、专属福利俘获消费者的心,让荐书者轻松进行,让买书者也能有所收获,这也是全民阅读推广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转载自@书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