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图书馆的数据价值

转载自@孟想成真 



前期,图书馆构建了众多信息系统,有效解决了管理工作量大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然而,这些系统的出发点主要是提升工作效率,在如何利用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绩效和效能,以及为图书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面,数据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将是图书馆未来智慧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图书馆可深度挖掘的数据类型极为丰富,此类数据能够作为图书馆建设、图书采购以及评价图书馆价值与效益的重要依据。本人初步归纳了一些可供深度挖掘的数据类型:


  1. 馆藏资源数据:涵盖纸质资源、电子资源以及自建数字资源的元数据、全文数据和访问数据。
  2. 读者数据:包含读者个人信息、借阅行为数据、电子资源及数字资源的检索与访问数据、网站访问数据、自助服务利用数据等。
  3. 读者借阅数据:有借阅量、借阅频率、借阅类别等。这些数据能够助力图书馆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与需求,进而指导图书采购和资源配置。
  4. 电子资源使用数据:包括数据库访问量、下载量、用户行为日志等。此类数据可评估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与价值,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依据。
  5. 书目检索记录:记录了读者检索书目时的关键词和行为模式。这些数据能够揭示读者的信息需求和检索习惯,有益于优化图书馆的检索系统和信息服务。
  6. 流通日志:记载了图书的借还情况,包含借阅者信息、借阅时间和归还时间等。这些数据可分析图书的流通情况和读者的借阅行为,为图书采购和馆藏管理提供参考。
  7. 图书馆业务数据:包括采访、编目、流通等业务流程中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评估图书馆的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8. 管理数据:涵盖图书馆内部的人事数据、财务数据、固定资产数据等。
  9. 用户反馈和建议:包括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建议和投诉等。这些数据可反映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为服务改进提供依据。
  10. 财务数据:包含图书采购成本、维护成本、运营成本等。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能力。
  11. 社会经济数据:包括服务区域内的人口统计数据、经济发展水平等。这些数据可作为图书馆服务规模和资源配置的参考。


通过深度挖掘这些数据,图书馆能够更精准地进行图书采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整体价值和效益。例如,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发现读者与所借阅图书之间的关系、不同读者群的借阅倾向等,以便科学地指导采访馆员选书,使图书馆的采购工作目的性更强,订购的图书利用率更高,还可节省图书馆的开支。此外,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辅助图书馆的决策管理,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转载自@孟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