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根”与“源”

转载自@社科数托邦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根”与“源”,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独有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一书致力于探析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以期为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引领工程提供有益借鉴。摘编了书中的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了解中国,就不能不了解中国式价值观。而要了解中国式价值观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就不能不从“根”上求索。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之“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是相互成就的。有“价值之根”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文化激荡的时代背景下站稳了脚跟,而深蕴传统价值根基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与拓展中,让源自古代中国的优秀传统价值观焕发出现代的生命活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传统价值立场、传统价值目标、传统价值思维以及传统价值路径,对其进行学理性透析,有助于体现优越性、突出超越性、彰显主动性。




(一)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具有优越性,这得益于其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有科学的思想方法作支撑。本书在第一章第三节集中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化,旨在说明“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优越性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理解“中国特色”,就不能不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而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从“根”上对此问题展开的探讨。探寻传统价值之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优越性,是本研究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为阐发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传统价值立场、独特传统价值目标、独特传统价值思维以及独特传统价值路径,本书在第二章第二节梳理并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民为国本”的传统价值立场,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各节的第一目,归纳并剖析了“天下均平”“天下太平”“天下一家”是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强不息”“持中贵和”“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价值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王道”“反对霸道”“践行仁道”是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体现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推进与拓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集中阐释了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美美与共是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独立自主、符合实际、重视实践是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的价值思维,消灭“三大差别”、笃行“强而不霸”、坚持“共赢共享”是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的价值路径,意在阐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优越性。





(一)在现代化发展逻辑的比较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现代化代表了人类的进步。资本是现代性的重要推动力,但资本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可在西方现代化的语境下,人成了资本的奴隶。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一样,也是靠生产和再生产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立场上坚持人民至上,把资本与人颠倒了的主客体关系重新颠倒回来。资本与人在现代化中是作为目的还是手段,是判断现代化道路能否走得通、行得稳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立场上坚持人民至上,把资本作为促进现代化的手段,作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工具,以“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框定了资本的发展轨迹。


(二)在现代化运行模式的比较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传统价值底蕴的现代化,其既成功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又成功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索解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双重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与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书从其所蕴含的传统价值目标、传统价值思维等方面展开探讨。比如,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目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其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又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代化。在“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上之所以能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与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重超越,与“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的“均平共富”传统价值理想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


(三)在现代化实现方式的比较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

深蕴“践行仁道”传统价值路径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实现方式上坚持“共赢共享”,其超越了为追求财富而不择手段、为独霸利益而漠视规则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消灭“三大差别”、笃行“强而不霸”、坚持“共赢共享”的现代化,其蕴含着深刻的“实行王道”“反对霸道”“践行仁道”传统价值路径,遵循此种价值路径,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现代化史的“马拉松”比赛中不仅会跑得好还会跑得远。





(一)在认识现代化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上体现主动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事实性存在,更是一种价值性存在。从价值立场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现代化;从价值目标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美美与共的现代化;从价值思维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符合实际、重视实践的现代化;从价值路径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消灭“三大差别”、笃行“强而不霸”、坚持“共赢共享”的现代化。无论从哪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其均蕴含着深厚的传统价值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阶段,为人们认识应然层面的现代化提供了中国范式、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在认识价值观源头与潮头的关系上体现主动性

开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研究,勇立潮头与探寻源头是同等重要的,只有探明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才能阐释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现代价值观。而站在现代性的视角回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源,其才不会成为“一潭死水”。在现代性元素的激发与促动下,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经由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的中国更能够“活起来”“动起来”,更容易绽放亮眼的时代光彩。


(三)在认识价值观积垢与除垢的关系上体现主动性

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原生性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其毕竟形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历经岁月的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观积垢的现象。传统价值观积垢,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传统价值观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所需,是衡量传统价值观先进与否的一大标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都是衡量传统价值观是否具有先进性的现代性元素。而要做好传统价值观的除垢工作,就要在“古今中西”的问题域中认识中华传统价值观。


本文节选自《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1月。


转载自@社科数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