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29日,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检查组对成都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检查,并听取了成都市政府关于创建工作的情况汇报。成都在全面达标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百姓笑了
“祖国建设大发展,灿烂前程多美好……”在成都市双流县九江镇综合文化站里,一群老年学员正专心致志地跟着音乐老师学习这首《祖国好》。总投资180余万元的九江镇综合文化站自2009年建成以来,一直免费向村民开放。“我们和城里人一样,出门就是文化站,唱歌、跳舞、学书法……文化生活丰富得很!”家住九江镇金岛社区的58岁的李向蓉大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自从2011年,成都作为中西部唯一获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的副省级省会城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就被写进成都各级政府文化发展的“一号文件”。政府主导、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顶层设计,一直是成都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秉承的宗旨。《成都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成都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1—2015)》、《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2012—2020)》等的出台,全面落实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发展的阵地、人员、经费、活动四大基本要素,从而推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
便利、公益、均等……成都公共文化将“全域成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市县文化馆、图书馆两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31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按照“五统一”标准已经成为各乡镇标志性的建筑;336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共建共享全覆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城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种文化服务。
青工文化驿站让青年工人美了
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建成,让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到成都的社区和乡村。然而,在成都周边的各大工业园区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空缺地带,而以“80后”“90后”为主的青年工人是一个庞大的迫切需要享受文化服务的群体。为此,2012年以来,成都市文化局开始试水“全市统筹指导、企业筹划实施、职工参与管理、属地政府负责”的模式,在新都区、高新区及郫县所属的企业园区内启动了青工文化驿站试点建设工作,旨在引导更多大中型民营企业参与文化建设。
一踏进成都高新西区青工文化驿站,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现代、时尚。具有现代化装修风格的两层小楼里,无线Wi-Fi网络全覆盖,休闲舒适的沙发前,整齐地摆放着多部Apple iPad……在这里,吸引人的不仅是硬件设施,青工文化驿站常态化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成长帮扶计划”等各类文化活动也深受青年工人们的青睐。除此之外,青工文化驿站还拥有艺术培训空间、社团沙龙、心灵驿站、视听阅览空间、电子竞技中心等20个功能区。这座刚刚成立不久、总投资1200多万元的高新西区青工文化驿站,是成都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又一创新举措。
据了解,高新西区青工文化驿站每年将为周边20万至30万青年工人提供文化服务。“十二五”期间,成都还将逐步引导大中型企业在全市建立100个以上青工文化驿站,并逐步将青工文化驿站打造为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又一张亮丽名片。
文化服务的细致周到让村官乐了
政府专门为乡镇居民小区兴建图书馆,村民通过免费参加文化培训获得积分换取文化服务和日用品,群众想看什么节目、想参加什么活动都可直接向政府下订单……一系列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成都市双流县正兴镇的居民享受着幸福的生活,也使当地村官不再为小区建立初期的脏乱差、居民邻里关系恶劣、基层群众工作开展不顺利而烦恼。
坐落在正兴镇秦皇苑小区的双流图书馆正兴分馆不只是一个图书馆,选址居民区,开放时间远远多于其他图书馆,以图书馆为载体针对居民的丰富配套活动,数字化“公民道德分值管理体系”……一系列创新举措,彰显了正兴分馆作为一个基层文化服务体的独特作用。以“一名儿童带动一个家庭”的模式,把小区居民从麻将桌上吸引到图书馆里;以“公民道德积分积累兑换”体系,让居民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自觉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扩大图书馆功能,发挥文化引导作用,让我们工作干起来事半功倍。”正兴镇镇长杨兵感慨地说。
2013年07月09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